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幼教培训网(中国幼儿教师培训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注册登录
“小霸王”转变记
来源: 时间:2018-01-27 11:39:36

                                      张红燕


  我园有一个名叫咚咚的男孩儿,4岁,身高体壮、聪明好动,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喜欢玩建筑游戏,尤其热爱户外活动。由于他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所以在班里一直处于强势。咚咚从2岁入园时就常有不经意推倒小朋友的事情发生,比如排队时会为争第一而将排在前面的小朋友推倒,玩游戏时一伸手将小朋友的鼻子碰流血等等。前段时间,咚咚进入了蒙氏实验班,结果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们反应都很强烈,要求将咚咚转到其他班,避免自己的孩子被咚咚欺负。一时间幼儿园的BBS留言板上贴满了对咚咚的“控诉”和对咚咚家长的谴责,咚咚成了不受欢迎的“小霸王”。


  咚咚的攻击性有他本身气质类型方面的原因。他精力充沛,一刻也闲不住,动作大而且猛,控制力比较弱,再加上他身体方面的优势,使得他在和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冲撞。之前对于咚咚的表现,咚咚的妈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无意间打了人没什么大不了,而且每当咚咚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妈妈总会轻描淡写说:你干吗呢?别打人呀!暧昧的态度没有对咚咚的行为产生明确的制止作用,也没有很好地配合老师帮助咚咚习得正确适宜的交往技能,结果咚咚与小朋友相处变得困难起来。


  面对许多家长的不满和咚咚的教育问题,我们认为在争取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的同时,也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在交往与冲突中培养起来的,要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摸索如何适应这个社会。


  首先,园方对各位家长的担心与忧虑表示理解,并将我们的态度和看法以文字形式公布在网上,还将我们观察和了解到的关于咚咚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澄清,咚咚确实淘气,有时会碰撞小朋友,但绝没有网上传说的那些恶劣行为。我们还向家长承诺老师加倍关注咚咚,加强对他的教育,教会他与同伴正确交往,尽最大力量避免他与小朋友之间发生冲撞。


  正在我们考虑以什么方式和咚咚家长面谈时,咚咚的妈妈十分焦虑地来到了园长室。她看到网上那些铺天盖地的帖子十分震惊,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竟会遭到这样的否定和排斥。面对咚咚妈妈的不知所措,我们本着帮助树立教育信心,提供教育方法的原则,与她进行了交流。


  我们帮咚咚妈分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是非标准很大程度上是依据成人的态度形成的,家长的态度暗示着孩子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尽管咚咚的家长不赞成孩子打人,而且也每天都在嘱咐“不能打小朋友,要好好和他们玩” ,可当咚咚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确制止咚咚,正是成人对攻击性行为模棱两可的态度,使咚咚渐渐地成了习惯性碰撞小朋友。要转变咚咚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必须首先转变态度——明确制止攻击性行为。


  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与小朋正常友好地交往就会失去游戏的伙伴,成为不受欢迎的孩子;继而又会因为缺少与同伴交往的经验从而阻碍其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孩子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必须予以重视。咚咚更多的攻击性行为是发生在无意间,并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所以,家长不必过分在意有些家长过激的态度,而是要树立起信心,只要家园携手,相互配合,相信咚咚是可以转变的。比如家长需要配合做到:发现咚咚有攻击性行为时一定要严厉制止并加以批评,甚至要进行适当的惩罚,平时多带孩子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以释放他的能量,控制日常生活中接触有关武打、凶杀、暴力等的影视内容,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进步与闪光点,并给以不断肯定和强化等等。


  与此同时,面对众多家长的种种猜测和要求,幼儿园非常体谅班级教师的难处和困惑,及时与她们进行了交流,以缓解她们的压力,一方面希望她们能理解家长们的心情,正确对待他们的态度与做法,另一方面要对咚咚的行为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咚咚的攻击性行为一般都出现在过渡环节和自由活动时间,因为这时孩子比较分散,老师难免会有看不到的地方,而且孩子们在自由交往中产生碰撞的机会也比较多。再有与咚咚产生冲撞的基本上都是大组的孩子,咚咚不但不欺负小组的孩子,反而还常常主动帮助小组的小朋友穿穿衣服、穿穿袜子,这反映出咚咚在本质上是很善良友好的。


  根据咚咚攻击性行为出现的特点,园领导和老师决定,随时关注咚咚的行为,特别是在分散活动和过渡环节上,尽可能将咚咚的攻击性行为扼杀在萌芽中。除此之外,结合咚咚的优势,我们又适当地为咚咚提供更多帮助弟弟妹妹的机会,并提出表扬和鼓励,使他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在与家长配合方面也是一项重点,每天教师都要与咚咚家长围绕咚咚一天的表现进行沟通,在教育观念和行为上取得配合,以保证咚咚在家也能得到与在园一致的教育和引导。
  
  在老师的重点关注下,在家长的配合下,咚咚真的发生了转变,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但是老师总不能一刻不松手地拽着他,所以一有“机会”他还是会管不住自己,比如做操向前跳时,他会一下子窜到前面撞前面的小朋友一个趔趄,坐线上活动时老师稍不注意他又使劲抱旁边的小朋友,险些将小朋友的脸蹭到地上……面对这样时常冒出来的“事件”,老师们在担心之余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不是老师和家长把咚咚看管得太严了?让咚咚觉得很受压抑,于是,他渴望能借机发泄自己旺盛的精力?看来堵不如疏。


  于是,老师再次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多带咚咚参加户外活动,尽可能让他释放能量;在幼儿园老师也将对他的监督管束变成活动前提要求,活动中适时引导,活动后及时肯定进步、指出不足。这样,家园共同将严厉管束向有利疏导进行转变,在老师与家长的视线范围内让他尽情地玩,在过渡环节上也不再强行拉着他,而是用眼睛注意着他,给他一定的自由空间。


  两个月过去了,经过家园的共同努力,咚咚在不断地进步。一天,咚咚一个人来到建筑区,玩了几分钟后他放下积木跑到老师身边,拉着老师说:“给我找个朋友吧!我不想自己玩!”老师立即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怎样才能拥有朋友。咚咚当即表示:一定和小朋友好好玩,不抢积木,不和小朋友发生身体冲撞。于是老师叫来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咚咚果然像换了一个人,安静有序,还懂得谦让,当小朋友需要长积木时他就把长积木轻轻地递到小朋友的手上。整个活动没有出现任何矛盾和碰撞,活动后老师及时表扬了咚咚,并和他一起回味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晚离园时,老师及时将此事告诉了咚咚的家长并建议家长对此事也给予强化和鼓励。在老师的建议下,咚咚的家长坚持每天晚上都带咚咚到室外进行体育活动,并每晚和咚咚谈话,适时地对他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具体告诉他应该怎样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解决与小朋友发生的矛盾等等。由于咚咚喜欢帮助小朋友,老师和家长还因势利导,启发咚咚逐渐体会同伴之间的关爱和友情,使他认识到,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在老师和家长不断的鼓励和帮助下,咚咚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少,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咚咚的表现终于让其他家长们放下了心,其中一位家长无限感慨地对老师说:“真没想到咚咚的变化这么大,老师和家长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到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咚咚不但不再打人了,而且当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时他还会上前制止:“要谦让!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


  通过咚咚的转变过程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家园共育的力量。只有幼儿园与家庭真正形成合力,教育才会取得最大成效。

稿源:
作者:
编辑:shaohai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