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幼教培训网(中国幼儿教师培训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注册登录
为留守儿童打造和谐家园
来源: 时间:2018-01-27 11:39:47

    馨儿入园时是和她的奶奶一起来的,躲在身后的她那种胆怯、戒备的神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当时心想,这孩子可能有点特殊。果然,在开学的一段日子里,馨儿很少说话,常常默默地一个人玩,小伙伴想介入,她却充满敌意地排斥和拒绝,急了甚至还要打人,小朋友们渐渐就不理她了。我主动走近她,想跟她说说话,可她却不理我;我伸手想抱抱她,她却跑得远远的,扭过头来不友好地望着我……我犯愁了,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我得帮帮这个小姑娘。于是,我和同班的老师对馨儿进行了家访。原来,馨儿是名留守儿童,在她出生不久,她的父母就双双外出打工,馨儿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虽然很疼爱馨儿,但对馨儿的照顾也仅限于吃饱穿暖,很少与她交流。慢慢地,缺少亲情的馨儿开始变得敏感脆弱、自卑胆怯,还沾染了固执、任性、爱撒谎、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家访归来,我们深深地感到,馨儿和许多留守儿童一样,正是由于缺少父母的爱抚而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很难适应并过度敏感,同时,又缺少正确适宜的教育引导,使得馨儿错失了许多成长的良好契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们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并制作了对于馨儿等留守儿童的家园联系卡与个案观察记录,详细观察记录他们在园的生活、学习、品行、情感等情况,只要有点滴的进步我们都会及时向其爷爷奶奶、父母汇报,让他们也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那份责任和无私的关爱。针对幼儿某方面的教育问题,我们在向祖辈们提出配合要求时,会尽力解释清楚,将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介绍给老人,并争取通过给幼儿身处异乡的父母拔通亲情电话或开通网络视频,来唤醒家长教育的责任和意识,使他们能够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来,从而形成家园共育协同一致的默契。


  情感是行为的沃土,留守儿童大部分生活在对其心理和情感忽视、照顾不周的环境中,难免造成心灵的残缺与扭曲,从而影响了他们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对于这些孩子,教师不能只把关注点停留在灌输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层面上,强行改变孩子的行为还会适得其反。我们要用心灵接纳和滋润这些孩子,多给他们一些时间、一些注意、一些鼓励和一些尊重。即使馨儿起初对我们并不信任不友好,但每当她入园时,我们仍然坚持用热情的双臂拥抱她,用真情的问候迎接她;活动时,即使她并不积极参与,有时还会破坏游戏,但我们仍然用宽容的眼神关注她,用真诚的微笑引导她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她遇到困难时,即使她常常拒绝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但我们仍然用鼓励的话语激励她,为她加油。渐渐地,馨儿不再像最开始那样抵触我们了,她也开始说话了,开始向我们倾诉了,虽然有时只有一两个词,或者说得并不连贯,也没什么主题,但我们仍然是用真诚的目光望着她,耐心地听她说完,并给她积极的回应。于是,课间,我们也开始常常能看到她和小朋友牵牵手、抱一抱,说些只有他们才懂的“悄悄话”。是的,用心做好孩子的守望者,用激情、爱心和耐心就可以帮助馨儿体会到“家”的温暖、感受到“慈母”般的爱,从而不知不觉中接纳老师和同伴。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参加我们精心准备的亲子游戏,如“蚂蚁搬豆”、“抬花轿”、“取气球”、“颜色对对碰”、“同心协力”等,一方面可以使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另一方面孩子通过与家长的合作,还可以增进感情,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许多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起参加活动的,这些老年人感慨地发现,和孩子一起开心游戏原来能带来这么多的欢乐。


  经验表明,拥有良好同伴关系的留守儿童通过经常性的情感交流,能更好地培养其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于是,我有意识地选择班里各方面相对比较优秀的幼儿与留守儿童“结对”,开展“手牵手”活动。静静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有一个完整快乐的家,她是一个自信懂事、活泼开朗的女孩儿,各方面发展都很好。我便安排静静和馨儿坐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参加游戏活动,慢慢地她俩成了好伙伴。同时我也努力征取到了静静家人的支持,在节假日,带馨儿和静静一起逛公园、逛超市。在农忙季节,馨儿爷爷奶奶特别忙,静静爸妈甚至承担起了接送和照看馨儿的义务,使远离父母的馨儿在生活上多了些照顾、在学习上多了些指导、在情感上多了些慰藉……
  

   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春风换不回。慢慢地,馨儿变了,变得大胆、自信了,变得乐于助人、不怕困难了;而静静呢,也由于对馨儿的帮助而变得更有责任心和爱心,两个孩子、两个家庭在“结对”中获得了“双赢”。
  

    馨儿转变的历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多尽一份责任、多奉献一份爱心,家园共同携手,消除他们心灵上的阴霾,就能为他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稿源:
作者:
编辑:shaohai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