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幼教培训网(中国幼儿教师培训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注册登录
幼儿依曲作画的尝试
来源: 时间:2018-12-24 21:43:17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李文馥


    所谓依曲作画,是将不可见的音乐意象转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将听觉活动成果转化为视觉活动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引导儿童按照音乐曲调的抒情意味去建构二维的画面。音乐的情感空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富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将音乐转化为图画,不可能是同一情感模式的摹仿式转换,因此,依曲作画是一种超越,是透过想像和幻想创造出新情境、新形象。在这方面,我们经过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1.音乐感受、作品理解、生活形象贮备的训练
  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是依曲作画的基础,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生活形象有着紧密联系着。我们所做的铺垫性训练主要是在各种音声感受力和音乐节律感受力的培养上。这种训练多半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在各种活动之中,包括日常生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咳声、惊叹声、笑声、虫鸣鸟叫、烧煮洒扫声音、车辆声音等的体验和鉴别训练;音乐节奏感、乐曲旋律的感受训练;速度变化和音的强弱的感知训练等。
  2.透过音乐欣赏进行音乐情感转化的训练
  艺术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是因为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的联系纽带,或者说其间具有相互认同的素质,正是以情感为媒介,一种艺术符号得以轻易转化为另一种艺术符号。音乐具有深入人的灵魂的蕴涵性,具有丰富的感情空间。音乐意蕴的获得需要联想和想像,靠联想获取美感,靠想像摄取其内在神韵,从而进入另一种艺术情境。依上述艺术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我们在依曲作画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和感情表达的能力,着重训练儿童对音乐情境的想像和图画情境的构思与构图。我们突出了音乐欣赏,结合音乐欣赏引导儿童运用各种符号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指导教师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音乐类型,如描绘性音乐、情节性音乐,特别是能够使儿童产生自由想像的抒情性音乐等;同时,把在小班已经学习过的多种艺术表现符号与音乐相结合,以表现音乐起伏及其情感变化,如训练儿童用各种线条表现音的节奏、速度和强弱,以各种图形和颜色标示对乐曲的感受和歌曲的表情。
  
  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活动、情感激发和想像诱导,在我们组织的各种依曲作画的活动中,幼儿的绘画结果表明,中大班特别是大班幼儿有能力将音乐转化为富有情感的创造性图画。

稿源:
作者:
编辑:shaohai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