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幼教培训网(中国幼儿教师培训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注册登录
戏曲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综合课
来源: 时间:2019-03-05 08:23:16

——以“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为例

◎戏曲为综合性教育,实际上综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音乐、舞台表演、美术、思想等诸多方面,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很多成分,都可以借助于戏曲教育的方式,而得以实行。

昆曲大师表演工坊,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梁谷音给学生教授《寻梦》身段

时下,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及传统文化如何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已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从中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古典诗词的增删,到《论语》《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都曾引起较大范围的讨论。尤其是近期关于《弟子规》是否应该学习的话题,不仅引发立场各异的激烈争论,而且还延伸到个人人格的养成、传统文化的优劣之分等更为深入的话题。换言之,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自近代以来现代中国“古今之争”“中西之争”的一条基本脉络,在这一时代因其新的语境而重新显现出来。

与此相关,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戏曲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大体上包含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之内,但因戏曲有其特殊性,因而也存在些许差异。

戏曲教育仍处于边缘地带

从整体来看,戏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一,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分量极少。长期以来,中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多是引入和模仿苏联和欧美的教育体制,其科目设置与教学内容趋于西化。在此情形之下,传统文化教育所占的份额极少,或许大多仅体现在文言文的学习上。但是,即便是文言文的学习,其僵化的教学方法也常被诟病。其二,戏曲虽然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部分,但在传统文化进入学校教育这一话题中,人们往往更偏向于社会公认的文化经典的学习与诵读,如《论语》《道德经》或唐诗宋词,或者是传统文化中较简单的部分,如《弟子规》等蒙学教材。这与社会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图景有关。三,戏曲教育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除少数有戏曲教育传统或以戏曲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外,一般学校,戏曲教育几乎是空白。其四,即使有少数学校有戏曲教育,但多以京剧为主。昆曲与其他地方戏曲相对被忽视。因此,从戏曲教育的现状来看,其处境与戏曲在中国社会的边缘化状态相似,基本上处于学校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边缘地带。

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体制中的推行,除观念因素外,从教学实践上,最大的障碍还是师资问题。因长期以来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传统文化的习得一直在较小的圈子里流传,一旦扩展开来,就出现缺少师资的问题。近年以来,在国学教育、书院教育中,鱼目混珠的弊病很大部分即是肇因于此,因老师如果对传统文化缺少了解,也很难履行传统文化的传习任务。以“京剧进课堂”为例,2008年,教育部宣布进行京剧课程试点,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一时成为热点话题。因这一政策涉及范围颇广,意味着对现有教育体制的一次较大的变化。此后,在为“京剧进课堂”所编辑的教材中,因所选曲目中样板戏所占成分较大,也引起较大争议。在“京剧进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材问题仅仅是一个方面,更迫切的需求是可以讲授京剧的教师。虽然教育部门采用集中培训等措施,但京剧的学习并非短期可以奏效。由于师资的匮乏,“京剧进课堂”实际上很难全面推行,以至于渐无声息。

通过戏曲培育青年成长

然而,戏曲教育又自有其功能:首先,它相应于西方教育中的戏剧教育。在西方教育体系中,戏剧教育处于重要位置,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想和实践等诸多能力。戏曲教育同样具备这一功能。其次,戏曲为综合性教育,实际上综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音乐、舞台表演、美术、思想等诸多方面,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很多成分,都可以借助于戏曲教育的方式而得以实行。

而且,如从青年成长角度,戏曲教育的功能,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作为基本的素质教育,譬如传统文化教育、美感教育、音乐教育、戏剧教育,都可以因此课程而得以实施,及使青年对这些有所了解。其二,成为青年成长过程的一种爱好。不管是此后,昆曲只是作为消遣、娱乐,还是经由昆曲而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或较高级的部分,对于提升青年此后的人生目标或境界也有所裨益。其三,影响到青年之后的择业,甚至人生道路。譬如,通过对于戏曲的了解、学习以至具有一定程度,以之结合自己的才能,或者因某些契机,从事与戏曲有关的工作。

香港、台湾借鉴北大昆曲传承模式

以“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为例,在高校的戏曲教育中,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以其独特的模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创始于2009年,由著名作家、青春版《牡丹亭》制作人白先勇与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朗共同推动建立,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北京大学开设《经典昆曲欣赏》课程,这门课程作为北京大学的本科通选课,迄今已持续六年,受众逾万人次。一般而言,高校的戏曲教育传统模式,多由爱好戏曲的师生组成社团,以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为主,传播效果较为有限。在高校里开设戏曲公选课,这一方式偶或有之,但往往由于师资问题,仅能吸引少数学生,而且不具有持续性。

北京大学《经典昆曲欣赏》课程则不同。首先,课程师资都是聘请国内外最著名的昆剧艺术家和昆曲学者,以使学生近距离感受“昆曲之美”,从而对昆曲发生兴趣。其次,课程内容除对昆曲历史、理论、音乐、表演各方面的学习、了解外,还包括昆曲折子戏文本的讲解,并将“案头”与“场上”相结合,每年举办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的折子戏三场演出,选课学生可免费得到一场折子戏演出的门票。此外,还有“昆曲大师清唱会”“大师工作坊”、校园版《牡丹亭》等项目,或由昆剧艺术家亲自教授身段,或由学生学演昆曲名剧,因而逐渐形成一个立体式、全方位、注重体验性的戏曲教学模式。这一课程的开设,使昆曲在北京大学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普及与推广。六年来,有相当多的人(包括校内外)因为昆曲课程而接触昆曲、爱好昆曲。这一点和青春版《牡丹亭》巡演的影响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经典昆曲欣赏》课程让受众直接与著名昆剧艺术家交流,并感受由其深厚技艺所展示的“昆曲之美”。而且,《经典昆曲欣赏》课程的持续开设及其影响,也确立了昆曲在高校里的位置及传播方式,譬如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开设昆曲课程,也借鉴了这一模式。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成为可能?戏曲教育何为?百余年来,因中国社会文化观念趋于西化,戏曲教育及传统文化教育虽一息尚存,但已元气大伤。在这一条件下,在学校教育体系内推行传统文化,必将遭遇诸多障碍和问题。而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的实施与经验,或许能为此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与方案。

中国艺术报(2015年05月15日)

作者:云雅

稿源:
作者:
编辑:shaohai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