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幼教培训网(中国幼儿教师培训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注册登录
让主题墙“好好说话”——对当前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思考
来源:[db:出处] 时间:2019-11-12 12:15:15
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主题墙饰进行“对话”,也就是说,“墙壁是会说话的”,那就让我们正视缺失,改正不足,让墙壁“好好说话”。 一、主题鲜明。架构主题墙的“骨架” 在“快乐大家庭”主题墙上,我们布置了一个三层楼的单元住户式家庭公寓,小朋友把三口之家的照片对应放在自己所住的单元和楼层中,隐含了对数和序列的认识。另外在家庭公寓的下方从右到左布置了一系列内容,利用各种方式表现对家庭成员的认识,如爸爸的外形特征(喜欢穿西装、打领带、夹公文包),妈妈的外形特征(喜欢穿裙子、戴项链、拎时装包),爸爸妈妈的工作调查表,每个小朋友家庭的布局(客厅、卫生间、卧室、书房、阳台)。全部让小朋友参与,用调查、绘画、剪贴的形式在主题墙上体现快乐大家庭的主题内容。 1.主题墙要“鲜明”此案例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所进行的主题“快乐大家庭”,紧扣“家”“家庭成员”“快乐”三个要素来创设,能凸显教师与幼儿的个性特点。在一个完整的主题墙中,应该包含着若干个小内容,这就是分论点,它们是主题墙的灵魂,支撑着主题,且紧紧围绕着主题。 2.主题墙要做“活”此案例从右到左很好地体现了一个阶段的主题和课程结合的动态,也体现了幼儿的学习动态。在墙面下侧,还放有可供操作的学习材料,便于互动。主题墙体现“活”,是指动态化,它要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改变而同时不断变化。主题墙的创设,需要关注幼儿兴趣的发展和变化,并随着每个主题活动的自然展开和不断深入而逐步丰富,展现出主要活动的动态网络图。 3.主题墙要体现“课程”此案例中,教师充分把握好“决乐大家庭”主题的素材点,明确主题的内容——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亲近父母和长辈,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照主题的内容与要求找出该主题涉及幼儿哪些关键经验。比较显性地接触了解周围的家庭成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和体验。比较隐性地对居住环境、家庭环境中的数、形感兴趣。因此,在主题活动中,主题墙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面环境与主题活动衔接起来。 二、多方参与,打开主题墙的“窗口” 在“美丽的春天”主题墙创设中,开学初墙面上只有几个小朋友的照片和一棵光秃秃的大树,随着天气转暖,逐渐增添了内容。先观察小草、柳树发芽,让幼儿动手绘制嫩绿的小草、柳枝,剪贴上墙;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小草、柳叶的变化,颜色怎样从嫩绿变翠绿,继续绘画、剪贴;再引导幼儿观察花蕾、花朵,动手绘画或剪贴花儿,丰富完善画面。在家长参与的过程中,他们还带来了一些来自自然界的材料,如用花生壳涂色后做小蝌蚪,用棉、麻、纱、绸等各种不同材质做成花草,用蛋壳做路,用真的笋壳和竹叶布置竹林……浓缩春天的诸多事物,使幼儿在有限的空间里领略无限的自然,同时也能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还有一些家长配合做的幼儿调查表,如“给春天的信”,是用图画调查的方式展现幼儿发现的春天的景象,“春天的秘密”则是展示一些动植物生长的过程。这面主题墙呈现了幼儿和家长多方参与,逐步感受春天的过程。 1.幼儿参与主动化 目前,幼儿的参与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补缺式”,即教师根据自己的思路创设好了大部分的主题,让幼儿添加些简单的小东西,作个简单的补充;还有一种是“填空式”,即在设计中,教师已想好了哪些内容是需要幼儿参与的,于是一声令下,所有的幼儿一起动手做,然后教师将幼儿作品填充到主题墙中去。这两种参与模式并没有体现真正的幼儿参与。但是,此案例中的主题墙设计却能让幼儿知道参与什么、怎么参与。墙面由“春天的小动物”“春天的植物”“春天里的人们”“春天多变的天气”“蝴蝶找花”“我设计的风筝”“春天的节日”“春天的小问号”等子栏目组成。每天孩子们都可以根据图文提示进行操作,对于他们来说主题墙每天都是崭新的,主题墙的内容都是自己建构的,所以他们也更爱在这里学习、创作。在“美丽的春天”主题墙创设中,教师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和幼儿一起设计墙面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意愿,又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2.家长参与有效化 案例中家长提供的材料考虑到了多样性、季节性、本土性,如翠绿的竹叶、蛋壳铺成的小路、用葫芦做的彩绘等等,一下子就让孩子触摸到了春天。又如“给春天的信”的调查表,则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家长指导下做的一个调查,春天的花、草、人们、天气的变化,这种图文并茂的表格调查为幼儿反映自己了解的信息提供了方便,而家长也参与得很认真,在扫描的图片旁做了幼儿口述记录。这种家长参与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真正起到了经验准备的作用,让家长资源利用价值最优化。三,互动有效,搭建主题墙的“平台” 大班“小问号”主题墙设置成栏目统计表的模式,根据每个主题的需要分类划分几个不同的子区,以“小问号”为主线,在主题墙上创设了“动物小问号”“植物小问号”“人体小问号”“科学家的故事”“我的发明”等若干子栏目。如“动物小问号”是由孩子们在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提出的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小鸟有翅膀会飞,鸡也有翅膀,可为什么不会飞?青蛙是怎样捕捉害虫的?是不是所有的动物的血都是红色的?鱼是怎么睡觉的,眼睛怎么老不眨呢?……教师会根据孩子提出的问题及时组织活动,有的在晨间谈话的时候完成,有的结合集体教学解答,有的发动家长一起来回答。教师也会在阅读区提供相关的图书与音像资料,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自己查阅资料获得答案。这样既可以使孩子的问题具有系统性,又能满足他们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三、分层布局,体现主题墙的“特色” 1.分解栏目,表格形式 此案例是一个典型的表格式案例。因为以往孩子在主题墙逗留的时间不长,他们对一成不变的呆板的墙面不感兴趣,都喜欢到动手操作的区域去玩。为了改变这一问题,提高主题墙的教育价值,让更多的孩子喜欢到主题墙区学习,我们就大胆地对主题墙进行了改革,使之更具多元整合性、操作性、讲述交流性、可变性等特点。 2.插卡设计,互动性强 在以往主题墙设置中,我们常常会将收集的图片往墙上一贴了事,这些图片很死板,与幼儿缺乏互动,这也是造成幼儿不喜欢主题墙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表格式主题墙中,我们用透明薄膜制作了插卡,每次参与主题墙的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理解能力自由绘画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插入讲述,充分让主题墙与幼儿对话、互动。 3.材料分层,操作性强 在此案例中,各子栏目材料投放也十分有讲究,我们摒弃了以往材料单一的局面,根据幼儿能力强弱投放了难度不一的操作材料。在“我的发明”子栏目中,我们让能力弱的幼儿画出自己的发明;为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如吸管、小动物图片、硬卡纸等,鼓励他们制作科学玩具,如“会转圈的小动物”;引导能力很强的幼儿用废旧材料自己独立制作一些小玩具,如“滑稽小人走钢丝”。这样幼儿在不同的材料面前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材料,在游戏中表现得游刃有余,不再有畏难情绪了。 4.预成生成,互为补充 在此案例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体现了展示讲述的功能,他们可以自由取拿、插卡、讲解,不必受次数和人员的限制。主题墙也不再是个体与墙面材料的对话,而更是个体与个体共同与材料的对话。因此,在这个主题墙中孩子可以更自如地与同伴合作互动,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并且主题墙中还考虑到了生成内容,如“科学家的小发明”是因为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对很多现象产生了许多问题,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发明的知识,因而得以生成的内容。 四、分享经验,展现主题墙的“风景” 在“城市畅想曲”主题墙中,教师有效地运用了分享和展示的策略,在主题活动后期的“城市的展示”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展示了城市的道路、城市的中心花园、城市的交通工具、交通标志;在墙面的下半部分还布置了幼儿分享和展示的新的经验,如轮胎的花纹、停车场等等;有的幼儿还生成了国外城市的内容,如俄罗斯的城市、俄罗斯的建筑、俄罗斯的美食、俄罗斯的歌舞,等等。幼儿在与别人分享有关城市经验的时候,很有成就感。他们不仅认识了自己生活的城市,而且认识了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系的城市。尤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开阔了眼界,获得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1.幼儿学习过程动态化 此案例采用版块式的展现形式,教师选取与主题目标紧密联系的内容,布置成若干版块,其中有集体教学的内容、有师生在主题开展前共同收集的资料、有孩子们围绕主题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关于主题课程的内容补充……促使幼儿在兴趣中更深入地探究学习,培养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及能力,同时使幼儿的学习具有了系统性。 2.幼儿学习成果开放化 此案例中城市的花园、城市立交桥、城市的汽车等等每一步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体现,每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教师、孩子和家长的智慧、劳动和创造。教师十分注重展示内容的摆放和布置,尽可能注意色彩和环境的协调,做到整体的美观,这样将很有利于幼儿审美经验的积累。 3.幼儿学习经验多元化 此案例给幼儿一个发挥无限畅想的空间,给幼儿开辟了一个新的游戏、活动和学习的天地,在这里,他们的才能得到了肯定,他们的审美得到了提高。主题墙不再只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课程的一部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依据。教师在追随幼儿中,生成的活动多了,由此更丰富了幼儿园课程体系。
稿源:[db:出处]
作者:admin
编辑:shaohai
无相关信息